“采用生态放养模式后,养殖场的鹿产品品质和价格都得到提升,鹿茸血酒供不应求。”近日,走进浙江余姚市姚北梅花鹿养殖场,负责人严建明高兴地说,“放养的梅花鹿每头每年的产出在1.5万元左右。”
今年52岁的严建明是余姚市低塘街道黄清堰村人。木工出身的他开过锯板厂,还开过饭店。2003年的一天,睡眠不好的严建明听别人说服用鹿茸可以改善睡眠,遂去慈溪一家梅花鹿养殖场买了一个鹿茸。服用了一段时间后,严建明的睡眠果然有了改善,于是,他产生了自己养殖梅花鹿的念头。 说干就干,2004年春季,严建明投资10多万元,承包了村里的40多亩荒山,引进了16只公鹿,开始了他的养鹿生涯。 然而,说说容易做做难。由于误把水葫芦当作青饲料投喂,没多久,鹿就死了4头。于是,严建明开始根据野生梅花鹿的习性,收集多个品种的树木枝叶进行投喂试验。结果发现,常见的冬青和杨梅枝叶居然是梅花鹿的最爱。为此,严建明在30多亩的山地上种下了桃子和杨梅等果树,以及千余株冬青树。同时,还在树下种黑麦草、黄竹草等,来解决生态养殖中至关重要的青饲料难题。 经过几年的艰辛摸索和努力,严建明终于掌握了梅花鹿养殖管护和种群繁育的技能,养殖场存栏梅花鹿也超过了160头。 但是,规模养殖却没给严建明带来更多的收入。2010年左右开始,随着国内鹿产业兴起,竞争越来越剧烈,再加上生产成本日趋高企,养殖场效益越来越低。严建明发现,采用圈养模式,难以在成本和规模竞争中占得先机。2014年,严建明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,投入80多万元,建设完善了山上的围墙、隔离网栏和饮水投食棚屋等设施,正式启动了梅花鹿生态化放养。 当年年底,20头公鹿被投放到山上的放养区里。第二年,严建明又往山上投放了一定比例的母鹿,开始了梅花鹿种群的野外繁育试验。结果一年多下来,效果十分理想。 2016年下半年,严建明毅然废弃了原有近3000平方米的鹿舍,把梅花鹿全部迁到山上生态放养。而且,在淘汰大部分老弱梅花鹿后,按照科学放养比例,把梅花鹿规模减少到60头左右。由于种群数量合适,60头梅花鹿可以根据牧草和树木枝叶长势,在划分好的四个区域里轮流放养,满山的青饲料成为梅花鹿生长的主要食物,而原先以玉米粉为主的精饲料投喂量则大大减少。更让人高兴的是,足够的运动空间和充足的优质饲料,也基本杜绝了圈养中容易出现的各类疾病,轻松实现了无公害养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