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“天上龙肉,地上驴肉”。驴全身是宝,不仅驴肉是宴席上的珍肴,驴奶、驴皮样样都值钱。但驴却很少在南方养殖。在四川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,“毛驴哥”80后小伙杜毅则独辟蹊径,从2013年起,将北方的毛驴引入南充进行散养,带动当地农民增收。8年的时间里,杜毅也走过弯路,遇到困境,从养殖到餐饮,发掘驴全身价值,逐步探索出适宜南方养驴致富的路子。
杜毅通过手机直播推销系列毛驴制品。
养殖周期长 散养降风险 一年四季,杜毅都不闲着,活跃在短视频平台。“吃驴肉不长肉,还有补血益气的作用。”与牛羊肉、猪肉相比,杜毅说驴肉具有高蛋白质、高不饱和脂肪酸、高氨基酸,低脂肪、低胆固醇、低热量的特点。他介绍,毛驴因没有胆囊,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限,不能快速吸收催肥的饲料,所以只能吃绿色健康的天然草料或者人工精料,如此“挑剔”的毛驴,所出的驴肉品质自然高。 毛驴与其他牲畜相比疾病少、易养殖。但为何养驴在南方相对小众? 杜毅说,由于驴繁育周期长、见效慢,导致养殖积极性不高。“一头母驴3年产2头驴驹,购买驴种价格高达近25元/斤,养殖风险高、回报周期长,很多人不愿养。”杜毅说,此外,由于四川地区未形成食驴肉的习惯,本地市场需求有限,存在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担忧。 “最开始的几年,由于缺乏养殖技术,市场销路未打开,碰到了很多困境。”杜毅介绍,最初是通过建基地养驴,但投资大、风险高,而且毛驴需喂食干草料,嘉陵当地的潮湿气候下,存储的草料湿度大,导致驴胀气,影响生长。为此,杜毅探索出了投驴苗、包技术、包销售,农户散养的模式,保证了草料的新鲜干燥,带动南充、广元等地养殖毛驴近200头。 “我们引进了大型毛驴品种德州驴,重达500多斤,出肉率高。”杜毅说,其成立的天府三顾毛驴农业专业合作社,提供小驴驹给养殖户,并教授养殖技术,按照每斤16至18元的驴肉市场价回购,大大降低养殖风险,农户养一头毛驴净收入在2000元左右。 为拓宽市场,杜毅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,开展毛驴文化节、品全驴宴等活动,借助网络平台,不断把毛驴文化植入当地。 开发系列产品 卖出大价钱 杜毅说,当初选择从事毛驴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——毛驴全身都是宝。“阿胶的重要原料就是驴皮,一头驴产6到7斤驴胶,每斤800多元,还长期断货,供不应求。” 为了延伸整条产业链的附加值,杜毅将驴肉、驴奶、驴蹄等进行产品深加工,推出了驴系列研制产品:驴肉豆豉、风干驴肉、驴奶皂、驴工艺品等。“比如驴奶皂,驴奶中的成分90%左右与人奶相似,有非常好的美容养颜效果。”他还开办了四家驴肉餐厅,开发出多道驴肉特色菜,让客人品尝到鲜嫩的养生驴肉之味。 杜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每头驴经过一年的喂养,毛重达到500斤左右,每头驴出售价格约9000元;驴皮还可以制成阿胶出售,每头驴产驴胶5000元左右;奶驴产崽后,每头奶驴年产奶100多斤,卖驴奶或是驴奶皂,收入至少2000元;开餐饮店,驴肉精分割销售,每头驴产出价值又高了5000元左右;此外还有制作成工艺品、驴肉豆豉等的收入。也就是说,通过毛驴全产业链挖掘,一头驴的价值至少是2万元,身价上涨了两倍不止。 如今,杜毅的毛驴事业逐步有了起色,从一年消耗几十头到如今的两百多头,他说:“尽管销量不大,但从全省现存栏量来看,毛驴市场还有较大缺口,我相信养殖毛驴会有比较好的前景。”